转角 遇“稻”你 花都幼儿园细雨班课程故事

秋高气爽的九月

金黄的稻穗,随风摆动

我们的畅想岛,弥漫着阵阵稻香

孩子们路过金灿灿的稻田时

开始热闹的讨论着·······

 

然然这个稻谷成熟了吗?

帆帆:黄色肯定就成熟了,这个就是我们吃的米饭!

梓敬咦?米饭?这个稻谷怎么吃呢?

溪溪:要把稻谷外衣剥开就是我们吃的大米了

刘老师:这是以前大班的哥哥姐姐种的,她们都去上小学啦~现在没人收割它们了,怎么办呢?

然然:我们可以收割它们呀······

     《指南》科学领域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孩子们经过畅想岛发现了快要成熟的水稻,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启发孩子,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由此我们开启了一场关于稻谷的探究之旅。

课程选定

花幼园里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使命与实践环境,在“”淘自然的园本课程基础中,凝练出流淌自然气息  留住童年淘味的课程理念。通过自然教育培养有情、有诉、有疑、有力、有趣的五有儿童。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以自然事物为探究对象,自然、自主地学习与发展,以达到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我园座落在繁华的都市,但一直在努力建造都市里的童年小院,让自然是一本活教材,在课程游戏建设改革浪潮中,依托本土资源进行挖掘,以孩子感兴趣的稻为切入点,发现了运藏在稻中的教育资源,从经验主义和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出发,幼儿园课程实践秉持的是大课程的立场,即幼儿的学习是与其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和亲身探究中获得对事物的认知,并以此来获得认知、思想、情感、行为、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初来乍

孩子们对于即将收割稻谷,都显得兴奋不已,期待着施展各自的拳脚,议论纷纷,我们再次来到稻田,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通过观察孩子们知道了水稻的果实是椭圆形的、两头尖尖的,成熟以后是黄色的,闻起来有点香香的,一串串成熟的稻穗能把稻杆压得弯弯的。

孩子们对水稻的身高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因为对于物体的长度没有具体的感知,孩子们选择用自己的身高进行比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每个小朋友身高也不同,到底是水稻的身高不一样,还是因为小朋友的身高不同而影响了大家对水稻身高的判断呢?老师决定先带孩子们认识测量工具,用更科学和精准的方法来判断是不是所有的水稻都一样高。

三、成长

水稻一天天长大,孩子们在测量中不断地探索着,发现着。他们以自己的身高为参照物,与水稻作对比。大家积极动脑思考,从自己测身高的生活经历中得到启发,选择了直尺、卷尺、软尺等不同测量工具作为参照物进行尝试,并用简单的表格记录自己的发现。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积累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发展了思维能力。

教师反思: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测量工具太短,没有办法一次性完整地测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用图画、符号、表格、照片等多种形式记录探索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四、

朵朵水稻是怎么生长出来呢?

需要用什么工具收割呢?

依依钰泽

怎么去收割变成大米呢?

测量活动后,孩子们又带着一系列的疑问,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最后决定用《调查表》的形式,向有经验种植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请教。

水稻的生长过程

 通过老师利用多媒体讲解和调查表等方式,孩子们了解到了水稻的主要生长过程分为几个重要阶段,种子-催芽-成长-抽穗-扬花-成熟,水稻的种植过程主要包括播种育苗除草施肥插秧灌溉收割。

六、策划-分工-合作

孩子们自主商量,进行了热火朝天的收割策划,分为了收割小队、脱谷小队、工具运输小队、脱粒小队,用绘画表征方式有模有样的进行分工。

开工---收割工具准备

    通过前期的查阅资料、调查表了解,有的工具我们在现在城市生活中,很难找到并使用,孩子们开启了一波头脑风暴,在我们现有的幼儿园里寻找着,可以百变多用的工具,不断的尝试着·····

2开工----开始收割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们终于要正式开始收稻子啰!孩子们迫不及待拿好装备开始自己的割稻初体验。孩子们仔细观察稻田,在奶奶、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拿起工具,有模有样的收割稻谷·······

3开工-------开始脱粒

稻谷已经收割完毕,该怎么把稻谷粒从稻谷上弄下来呢?孩子们想到N种好办法······开始了脱粒初体验

稻谷已经收割完毕,该怎么把稻谷粒从稻谷上弄下来呢?孩子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孩子们用手剥,用剪刀剪,后来又觉得又太慢···

 孩子们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请幼儿园的大轮胎帮忙呀!拿着稻谷在轮胎上敲呀敲,看,稻谷粒就掉下来啦。发现打落的稻谷散落在轮胎缝,很不容易全部捡出来····最后孩子们搬运来了攀爬架····和家长们一起得心应手的脱粒行动·····

3开工---晒稻谷

晒稻谷啦~孩子们只要发现太阳出来啦,负责该组工作的孩子,就争先恐后的铺好事先找来的广告纸铺垫好,再将稻谷从簸箕里倒出来,用挡耙平铺在地上。放学前用簸箕将谷粒都收回袋子里,明天继续晒。

3开工---脱壳

稻谷是粮食,但是它的外面包了一层硬硬的稻壳,里面是大米,我们怎么样才可以取出来呢?孩子们纷纷绘制作图工具,准备好给自想出的工具,分成7个小组,开始了脱壳比赛······

七、 “成长

  孩子们通过参与收割水稻、脱壳等活动,了解了关于水稻收割后变成大米的过程。并且学会了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比如通过在在割稻谷时动手动脑探索镰刀该如何用,从无从下手到得心应手,并乐在其中。也锻炼了孩子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珍贵品质·····

教师反思:

水稻变成大米的方式在科技日益强大的当下,也许并没有难,但是在古时候,劳动人民虽然借助一定的工具,通过一定的方法,但是得到一碗大米还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让小朋友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把水稻变成大米,在碾、压、剥的过程中,体会了劳动的艰辛,进一步感知大米的来之不易。

在孩子们的实践操作中,利用稻草设计了不同造型的稻草人。水稻的秸秆、稻杆成为孩子手中的创作材料,通过折、弯、剪、粘、绑等不同的形态特点和形式让稻草变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积累了创作经验,体验创作的乐趣。还激发激发了孩子们的责任心,保护我们的校园。

教师反思

     在孩子们用稻草进行手工创作时,我们还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除了稻草还可以提供扭扭棒、鞋子等材料,让孩子自主选择,引导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给与孩子更多的材料环境支持。

教师总结

我们探秘稻谷之旅依然余音袅袅。在这探究之旅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一课程所蕴含的多重价值,植根于孩子生活,真正来源于孩子,让孩子做主角,自主推进课程,这才是顺应孩子发展,有故事的课程。一粒稻谷,一根稻草,让老师和孩子们变为一同探究的学习者,在实施过程中,给予孩子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体验。结合着当下季节,家园携手,带领孩子们走过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探索活动,让我们带着收获前行,继续与孩子们一起演绎课程。生活是美的,学习是快乐的,体验是多样的,感受是丰满的,陪伴成长。